图书介绍
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晚清卷 上【2025|PDF|Epub|mobi|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】

- 王建朗,黄克武主编 著
- 出版社: 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
- ISBN:9787509784518
- 出版时间:2016
- 标注页数:548页
- 文件大小:90MB
- 文件页数:579页
- 主题词:中国历史-研究-清后期
PDF下载
下载说明
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晚清卷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
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。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。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,简称FDM(免费,没有广告,支持多平台)。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。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。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。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。不推荐使用!后期资源热门了。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!
(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,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)
注意: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: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
图书目录
上1
第一章 清代通商与外政制度1
一 通商与外政制度的概念意义1
二 互市:清代的通商制度9
三 清代的外政秩序:以通商公文书往来与涉外司法裁判为中心22
第二章 十九世纪前期中西关系的演变42
一 中西贸易及其体制42
二 经济、法律与道德的冲突52
三 从对抗走向战争66
第三章 近代的开端:鸦片战争77
一 战争的酝酿:茶叶、白银、鸦片77
二 战争的进程:占领土地及其他86
三 战争的结果:从外到内的变化96
第四章 条约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115
一 条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15
二 条约制度的主要内容:行使“准统治权”的特权制度123
三 清政府的认识与应对134
四 条约制度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变形142
第五章 中华宗藩体系的挫败与转型151
一 西方国际法秩序原理的论述154
二 东方国际法秩序原理的论述158
三 东西国际秩序原理的纠葛169
四 宗藩体制的崩解与转型187
五 转型后中华国际体系内部的原理矛盾192
第六章 太平天国的兴起与败亡204
一 太平天国的兴起204
二 太平天国与清政府的对峙212
三 太平天国的败亡236
第七章 洋务运动与早期现代化241
一 动因与环境241
二 推进与成效250
三 阻力与困顿270
第八章 派系分合与晚清政局282
一 咸同交替与派系新局的形成282
二 派系之争与政务影响的深化290
三 “帝后党争”浮现与派系分合的激化297
四 满洲亲贵集团的挣扎与清末派系的残貌313
第九章 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326
一 甲午战争及其深度影响326
二 变法诉求步步升级334
三 明定国是 急行新政350
四 阴影下的困局与悲剧370
第十章 义和团运动与二十世纪中国383
一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国际国内背景383
二 从拳到团:清廷对民间结社的利用389
三 义和团转战京津396
四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403
五 《辛丑条约》:中国的低谷与起点411
第十一章 十年新政与清朝覆灭418
一 清末新政改革纲领的制定419
二 1901—1905年的新政改革425
三 1906—1908年:政治改革的启动434
四 1909—1911年:摄政王载沣主持下的改革441
五 新政改革与清朝的覆灭451
第十二章 立宪运动与民间宪政诉求463
一 立宪派与立宪思潮464
二 立宪政团纷起471
三 立宪派参与议政478
四 国会请愿风潮488
五 立宪陷入绝境496
第十三章 帝制面临的挑战:新政的制度困境和伦理转换505
一 近代权势结构的转变507
二 庚子后清廷的失道形象和士人心态513
三 自上而下的立宪519
四 制度困境下的新政531
五 小政府和大政府的紧张545
下549
第十四章 现代经济的起步:晚清的经济发展549
一 贸易发展及其影响550
二 工业发展及其影响563
三 农业发展及其影响573
四 双元经济问题578
第十五章 悸动的农村与农民585
一 农民的经济生活585
二 异军突起的乡村工业602
三 发育中的要素市场616
第十六章 二十世纪初的收回利权运动633
一 收回利权运动的兴起634
二 收回利权运动的主导者和参与者642
三 收回利权运动的若干案例649
四 收回利权运动的影响、作用及相关问题662
第十七章 清季人口与社会671
一 清中叶以降的人口统计与估计671
二 人口结构及其变迁705
第十八章 大变局下的生活世界:洋货流行与生活启蒙719
一 洋货初销、流行与普及720
二 洋货流行对消费方式的影响727
三 洋货符号意义的演变737
第十九章 晚清士绅阶层的结构性变动767
一 乡土权威:士绅的地位与角色767
二 从保甲到团练:晚清士绅地位的变动774
三 流动与分化:士绅与晚清社会结构的变动784
四 权绅化趋向:士绅与晚清的制度变迁794
第二十章 中西学之争:从科举、学校到学堂803
一 教育与“教”“育”803
二 学堂与学校807
三 新学制系统的建立821
四 纳科举于学堂829
第二十一章 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843
一 海防与塞防之争产生的背景844
二 海防论者所持观点之分析847
三 塞防论者所持观点之分析855
四 对塞防与海防论争之评议865
第二十二章 “过渡时代”的脉动:晚清思想发展之轨迹871
一 传统的内变:从“理与势”到“体与用”871
二 进化论与新宇宙观877
三 以太、心力与个人崛起884
四 经学的解构与建构890
五 精神困境与宗教渴望897
六 重建政治正当性:权威与权力的冲突903
七 “过渡时代”的思想启示909
第二十三章 天下、国家与价值重构:启蒙的历程914
一 “天下”的破灭914
二 国家观念:从身份到契约933
第二十四章 族群、文化与国家:晚清的国族想象961
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962
二 民族主义下的国族想象974
三 黄帝子孙——作为族群共同体的中国981
四 保教保国——作为文化共同体的中国986
五 五族共和——作为政治共同体的中国992
第二十五章 中国士人与西方政体类型知识“概念工程”的创造与转化1003
一 政体类型知识“概念工程”在晚清中国思想界的起步1004
二 《大英国志》、蒋敦复与政体类型知识“概念工程”的现实意涵1008
三 “法国例证”的导入与政体类型知识“概念工程”的跃进1019
四 政体类型知识“概念工程”的意义1031
第二十六章 译书与西学东渐1034
一 西学东渐浪潮日涌日激1036
二 不同传播机构各擅胜场1041
三 西学传播之反应与影响1056
第二十七章 晚清台湾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1071
一 开港后台湾的经济变迁1071
二 晚清台湾的社会变迁1084
三 割让前台湾文化的发展1095
参考文献1112
人名索引1144
后记1168
热门推荐
- 801587.html
- 3076216.html
- 233898.html
- 1964679.html
- 1000639.html
- 2405841.html
- 288884.html
- 3723650.html
- 2235450.html
- 1098804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694332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630598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3290260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1637368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2697245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3106511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1188078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3464608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1802708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2924240.html